首页 > 金融 > 正文

数字技术助力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创新
2019-03-27 14:12: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长期跟踪农村金融发展情
本报记者 刘慧

中国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长期跟踪农村金融发展情况,与Visa公司合作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与Visa公司举办了双方合作研究课题《数字普惠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发布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与Visa公司首席执行官艾克礼出席了发布会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丽平主持了发布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等机构的专家,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金融公司的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王一鸣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正在经历重要的发展转型,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将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在这个进程中,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产物,使传统金融服务业态发生深刻变化,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使金融服务的便捷性、灵活性、针对性得到基础性改进,使得地处边远贫困地区的贫困人群有机会接受现代金融服务,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另一方面,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数字普惠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风险控制的实际效果。

课题组在过去一年里,赴吉林、安徽、重庆、陕西、四川等省调研,从调研结果看,尽管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地区居民对获得优质金融服务的期望相比还存有一些差距,但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正深刻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也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例如,数字移动支付、网络销售平台、基于大数据授信、金融与相关行业协同发展等业务相互促进,为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新契机。可以预见,数字普惠金融将在贫困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艾克礼(Alfred F Kelly)在致辞中表示,Visa曾向世界银行的“2020全球普惠金融倡议”作出承诺,到2020年为5亿没有获得金融服务的人群提供支付账户。从2012年起,Visa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学生和农民提供了金融教育方面的支持,共计超过630万人次。在过去的三年间,Visa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内蒙古为4.5万名农牧民提供了金融教育培训。从今年开始将会把重点转向四川省尚未被正规金融服务所惠及的农民,支持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代表课题组作了报告。她表示,中国人正在做伟大的事业,就是消灭贫困,在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非常需要普惠金融支持。据央行和银保监会统计,到2017年末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全国行政村的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超过96%。课题组到村里调研发现,大多是找代销的商店实现小额存款和小额贷款这些基础的金融服务,有四分之一的贫困户获得了扶贫小额贷款。农业保险服务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村级覆盖率超过50%。农业保险承保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4%。

课题组对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的38个国家级贫困县发放问卷,有效回收了587份。问卷结果显示,在特困区金融服务水平达不到平均水平,有50%的受访农户表示,在本行政村无法获得金融服务。有64%的受访农户希望金融服务能简化手续,以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有28%的受访农户对银行机构的传统金融服务仍不满意。在2018年申请贷款的受访农户中,未能通过银行审查的比例达43%,主要原因是缺乏抵质押物、缺乏担保或没有信用记录。有29%的受访农户接受过金融教育,但很初级,针对性、系统性非常有限。只有14.31%的受访农户表示,接受过保险服务。

课题组认为,传统的金融机构面临着很多客观和主观的限制,比如面临时间空间的约束、业务人员能力的约束、客户信息不对称的约束。由于这些约束和困难,使得传统金融机构按照传统模式为特困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十分困难。比如在内蒙古,一个信贷员骑摩托车用一天的时间才能到一个农户去做信贷服务。

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高成本的难点,电子化金融服务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便利性、服务效率都远胜于传统模式,在农村地区包括贫困地区更具有明显优势。

课题组认为,可以加强推进信用信息汇集与共享。普惠金融服务的难点在于风控,降低信息不对称是关键,客户信用信息可获得性是前提。需要突破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协调层次,发挥核心部门促进作用;完善配套法规,理顺信息采集机制;提升科技应用水平,拓展服务功能。要推动服务网点功能融合。促进服务场地、数据、人力、客户等资源共享,实现不同机构功能互补,提高综合服务效率,使金融机构通过增值服务吸引农村客户,利用农户交易数据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提升核心竞争优势。促使农村金融服务代理点以及电商网点等功能得到整合拓展,增强整体吸引力。

课题组发现,在农村地区,包括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龙头企业作用非常大。可以支持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贷款机制,结合政府的扶贫工作,把政府的激励和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鼓励电商等有实力的第三市场主体探索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加强协同机制,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生产经营能力。促进金融教育、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政策落实与金融机构的产品推广、服务渗透相结合,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反欺诈教育,保障弱势群体利益。

王一鸣在总结中强调,下一步深化研究要突出三个核心问题,包括信用信息的汇集共享、降低贫困户的信用风险、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分担,并希望结合案例分析,推广典型的经验做法。

课题研究总报告的中英文版本已在3月23日至25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正式发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山金融云:Bank4.0时代云服务要向金融场景下沉
下一篇:“一行两会”释放信号 新一轮金融开放将加码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