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看准FinTech市场价值 移动支付扮演跨产业、跨场景应用枢纽
2019-03-27 13:35: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作者:DIGITIMES魏淑芳金融科技(FinTech)掀起全球移动支付风潮,金融加上科技议题,不仅智能手机创造更便利的支付管道,甚至有电子商务、
作者:DIGITIMES魏淑芳

金融科技(FinTech)掀起全球移动支付风潮,金融加上科技议题,不仅智能手机创造更便利的支付管道,甚至有电子商务、店家迎合市场需求转换导入应用,不但让无现金消费的进程走得更快,也让消费体验更好。

在Apple、Google针对旗下智能手机、平板以及移动设备追加整合移动支付后,不但掀起一波移动支付风潮,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更刺激周边如微型POS设备、新创现金服务、自助服务等软/硬件商机,从移动支付扩展的各式应用价值也正逐步发酵。

移动支付成为金融、科技跨业合作重点

移动支付已成科技产业、金融业重点发展方向,由消费者体验为核心,透过操作简单化、支付数字化、应用移动化等重点进行优化,不仅带动智能手机加速整合支持移动支付必备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功能,也由如Apple、Google透过系统底层的应用支持,让终端实现的移动支付能做到无缝整合,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一样的情境也发生在金融业,金融或是新创金融服务看准了这波移动支付热潮,银行除加大与新兴支付工具的整合落地力道,支持Apple Pay、Google Pay等支付功能,新创的支付平台或服务也透过新的移动运算科技整合移动支付应用,透过如实体银行与虚拟渠道整合,或是虚拟服务联结实体银行、移动支付等不同整合方式,由移动支付应用议题直接带动跨领域、跨技术、跨场域的整合合作,终极目的便是为了让使用者的便利性更为提高。

紧抓场景经济热潮的,还有新创团队结合场景需要导入关键技术、发展新型态的支付应用,例如DR.PAY即选择提供医疗场景结合新科技的新形态支付应用,DR.PAY可在病患必须支付高额医疗费用时,透过LINE对话机器人,完成医疗费用的分期付款申请与KYC(Know your customer)文件准备,同时DR.PAY系统提供医疗院所金融机构等级的风险与帐务管理平台,实现病患候诊3分钟立即完成医疗费用分期付款的金融操作。

优化支付体验,消费者乐于拥抱新科技

若先不考量金融科技法规限制问题,其实全新的金融科技跨界应用整合综效是可以发挥更大效用的,光只是想让「支付」的消费者行为感受更多「便利性」,就有相当多的软件、硬件、平台、服务整合应用产生;对应更多种支付场景,也不是仅仅满足单一业者的收单或服务需求,反而是产业界需从过往的竞争关系,逐步过渡至跨产业、跨领域的异业合作。

以国内市场来看,在各大硬件的应用整合、新型移动支付加入市场战局后,Apple Pay、Google Pay等移动支付的成长不仅能见度变更高,实际采行移动支付的用户也有倍增的趋势。这也代表着取代「现金」的移动支付应用市场仍有极大的发挥与想像空间。

根据中国银联发布了《2018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 5.7 亿人在使用手机支付,受调查人群去年平均每月消费 2600 元。随着移动支付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场景,其中公共交通、医疗服务、金融理财等场景移动支付使用频率较高。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资料显示,2018年全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1751.92亿笔,金额2539.7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金额277.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9%和36.69%。相比于2013年移动支付的16.74亿笔与9.64万亿元规模,2018年已经增长超过27倍。

业内人士表示,从用户习惯层面来说,未来移动支付的主流应用方案可能仅会逐步收敛至4~5种方案,应用技术或金流特色必须有渠道、目标客层、技术方案、商业模式、服务整合综效等差异化,做出不同的应用价值,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存活。未来可能会朝向金额更低、支付频率次数更多的趋势进展。

智能手机整合支付功能已成趋势

若就移动支付的用户年龄层来看,受惠于智能手机绑定实体信用卡或支付服务的用户体验大幅优化,加上低金额的生活消费小额支付便利性提升,让移动支付的应用年龄层有逐步压低的趋势。《2018 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群体移动消费的支出占超过月可支配收入的4成。

但毕竟新一代移动支付多数仍以绑定实体信用卡的方式串接应用,受限实体卡的既有发卡限制,移动支付应用短期内要渗透到年轻化市场仍有极高门槛,如公司信息、还款能力等,否则要再向更低年龄层用户扩展仍有相当大的困难。

在人手一机的条件下,智能付款方式短时间内已成长为成熟便利的付款途径,虽然支付金额仍赶不上实体信用卡,但发展动能值得持续关注,而新兴支付机制、硬件、认证与安全机制,也是进一步使移动支付更便利、更成熟的关键。

移动支付催生新验证、识别应用普及

当智能手机整合指纹识别器、人脸识别、NFC收发器等功能,即可透过整合系统底层的安全功能、支付功能进行信用卡资料的绑定,进而可以直接使用系统支持的快速验证、付款机制处理支付需求,甚至透过智能手机联网功能,在消费者付款情境下同时推播店家优惠、付款交易条件优惠、红利集点等加值服务,结合移动广告、营销与扩展业务的商业价值,更是其单笔交易潜藏的无限商机。

而移动支付也可分为远程和近程支付两方式,远程支付为运用智能手机、平板等随身装置,于网络店家透过在线处理交易价金支付;近程的支付方法则为透过如NFC、条形码扫描(Barcode)、二维码(QR Code)等读取机制,或搭配于POS(Point of Sales)或微型POS,进行类似以设备实体感应付款的动作、完成支付行为。

除支付型态的改变,接着可能产生变化的方向即信用卡软件化与多卡整合的进一步应用需求,例如Apple Pay、Google Pay可以将实体信用卡透过绑定服务与智能手机进行整合,令移动载具即如同实体信用卡的效用,这对实体信用卡普及度较高的市场会较容易实现;反之,若在实体信用卡发卡限制较多、或是信用卡支付发展较慢的区域,使用NFC、Barcode或QR Code搭配智能POS进行支付的应用进展可能会稍快。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篇文章详解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场景
下一篇:大数据应用及其解决方案(完整版)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